当画笔遇上乡土,当色彩唤醒乡居,一场以艺术为桥的“三下乡”墙绘行动正悄然铺展。七位老师和董家湾村的孩子们带着颜料与热忱将斑驳墙面化作画布,用灵动线条勾勒田园诗意,用绚烂色彩晕染乡土温情。这不仅是一次环境的焕新,更是一场青春与乡村的对话——让每一面墙都成为讲述乡村故事的载体,让每一抹色都饱含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

活动正式开始前,永利集团美术学院的张玉溶和杨乐乐同两位“飞行嘉宾”来到了董家湾村,早早就为这场“童心共创”做足了准备,为大家后期的墙绘活动保驾护航。她们用自己过硬的专业技术为孩子们提前在墙上画下草稿线条,确保孩子们后期墙绘涂色的顺利进行。她们特意把线条画得圆润柔和,给孩子们留足了发挥空间:树干只勾出粗壮的轮廓,等着小手按上“叶子”;田野里的麦穗也被活灵活现的展现在墙上,等待着孩子们用手中的“魔法笔”将它们变为成熟的金色;当带着油墨香的草稿被轻轻贴在墙上,有老师笑着说:“这草稿啊,就像给孩子们搭了个戏台,剩下的戏,得让他们自己唱才热闹。”一切准备就绪,我们的活动如期进行。


到达墙绘地点,孩子们拿起画板画笔,张玉溶老师为大家调颜色,孩子立刻围了上来,小手指着线条叽叽喳喳:“老师,这个圈圈我来涂颜色!我能涂的又快又好!”孩子们拿着画笔,为墙画上色,笑容洋溢在孩子们的脸上,他们认真且专注,为乡村振兴添光增彩。

最让人忍俊不禁的是那棵“手掌树”的诞生。老师们在墙中央画了半截树干,孩子们吵着要“添叶子”——不是用画笔,而是把自己的小手伸进颜料盘,蘸满嫩绿、鹅黄、绯红,再“啪”地一下按在树干周围。画这棵“手掌树”时,现场热闹得像个小集市。高昱杰围着我开心的说:“老师,我要摁一个彩色的手掌印!”刘晨希拉着杨苏楠老师的手说:“老师,老师,看我的手掌印,好小呀!”我看着一开始光秃秃的枝干上慢慢的有红的、黄的、绿的颜料在掌心交融,像阳光洒在叶片上的光斑,又像无数颗心紧紧贴在一起,内心温暖无比。其实,这棵树哪只是画在墙上呢?孩子们那热忱的心早已让这棵树悄悄开满了花。活动的最后,我们给孩子拍了一张合照,来记录这次美好的回忆,记录这珍贵的一刻。


画笔落下的不仅是色彩,更是把青春的活力、艺术的温度,悄悄种进了乡村的肌理里。这不仅仅是一次活动,更是孩子老师与乡村心照不宣的约定——当风吹过稻田,当月光洒满墙面,这些色彩会继续生长,和乡村的烟火一起,酿成更绵长的诗意。

撰稿人:杨苏楠
审稿人:曹贤姿